什么是清代斗拱出踩规律,建筑考研知识分享(斗拱在清代称为什么)



什么是清代斗拱出踩规律,建筑考研知识分享(斗拱在清代称为什么)缩略图

1、出踩,即出跳,也称之为出拽架,是
什么是清代斗拱出踩规律,建筑考研知识分享(斗拱在清代称为什么)插图
清式建筑大木作斗栱出跳结构的称谓,出一跳也叫出一拽架,拽架数目的多少,用出踩数表示。清式斗栱每拽架都有横栱,每攒斗栱里、外拽架数基本对称,再加上一道正心栱枋的总架数,即每攒斗栱的总踩数。出踩数量的多少反映斗栱出跳结构的复杂程度,出踩越多,越表明斗栱的拽架数量多、结构层数多,结构越复杂、规格越高、屋檐伸出也就越深。反之,出踩少,表明斗栱的拽架数量少,结构也相对简单。2、清代最简单的斗栱形式是不出踩的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形制,比较复杂的斗栱一般都要出踩。最复杂的斗栱多为五拽架的十一踩重翘三昂形制,在一些规格高的牌楼上甚至有出六拽架的十三踩斗栱。每攒斗栱里、外拽架数加正心一道构件数,即斗拱踩数。清代斗栱踩数都以单数计数,如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等。3、无论一攒斗拱出几跳,在最里或最外跳上都设置一层厢拱。外拽厢拱上托着挑檐枋,挑檐枋上为挑檐桁;里拽厢拱上托着井口枋或天花枋。其余各踩最多都只安装两层拱,瓜拱在下,万拱在上。万拱之上,就是枋子。在正心的叫正心枋,在里、外拽位置上的叫拽枋(宋称罗汉枋)。无论踩数多少,正心万拱以上都用层层的枋子累叠而上,一直安装到正心桁下。4、清式建筑的出踩长度与宋式建筑的出跳份数大体相同,均为等距离前后展开,一般为3个斗口。5、清式斗栱类型分为翘昂搭配式和品字斗栱式。形制的表示方法为:有全部出翘式、全部出昂式、单翘单昂式、单翘重昂式等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