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初试攻略丨你真的适合跨专业考研吗?注意避雷!
苏世学社,有深度的学习分享社区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初试攻略,考研初试方法论都在这里。
公主号:苏世学社考研 苏世计算机考研
最近几天,22考研的学妹跑来问,小苏:“啊,我想考研继续深造,但是我的本科专业我不喜欢,想跨考其他专业,但是听说跨考失败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小苏在看过许多选择跨考的同学的经历后表示,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对于一些同学来说,由于跨考带来的专业课难度的提升确实会增加初试失败的风险。尤其是在也没有相关项目经历的前提下,复试中也不是十分具备竞争力。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有着强烈的跨专业动机,在兴趣等目的的驱动下,在初试中就考取中上游的成绩,弥补了复试中的劣势。
那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跨专业考研呢?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跨专业考研?
小苏认为决定自己是否适合跨专业考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1.备考时间是否充分?
2.跨考的动机是否足够强烈?
3.目标院校、专业的客观难度
4.个人综合素质怎么样?
小苏没办法直接回答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通过回答这四个问题,相信你对自己是否适合跨考就有比较理性的判断了。
1.备考时间是否充足?
跨考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了跨考却没充足的复习时间。选择了跨考,意味着你比其他同专业考研的学生少了本科阶段系统学习这个专业的经历。使得你需要“真从零开始”学习目标专业内容。如果说但由于对目标专业感兴趣可以 助你提高复习效率,那也还不足以提升你的考研成功率。因为如果把考研必做一场长跑比赛,别人是在起点奋力起跑,而你的起点在别人身后200米甚至400米。所以说,跨考本质上是一个“追击“的过程,高效率地学习结合充足的备考时间才能让你成功追上你的竞争对手,然后超越他们。
那多长的时间才足够充足呢?
从大部分人的情况来看,跨考生最好是从考研前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着手备考,最迟在3月份之前就要备考了,因为平时有学校的课程会使得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小苏建议跨考生最好在寒假要进入高效复习状态。即便如此对整个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度仍是不够的,但是应对初试专业课足够了,剩下的就留到复试准备和读研后去学习吧。
2.跨考动机是否足够强烈?
大部分同学想跨专业的动机都集中在:
1.对目前的专业不感兴趣想逃离这个专业
2.对目标专业非常感兴趣
3.目标专业的就业行情很好
同学们跨考的理由虽然集中,但不能一概而论。对此,小苏希望大家要仔细思考自己的跨考动机是否足够强烈,是否真实存在。然后问问自己上面的三个问题。例如:针对自己对当前专业是否真的不喜欢这个问题,列举出不喜欢
的理由,反问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欢。针对是否对目标专业感兴趣这个问题,可以去查阅以后要学习的课程,研究方向,以及就业对口的岗位,是否愿意长期学习和终身从事这个工作,会不会当进入正式学习的时候,又变得不喜欢了。
搞清楚自己跨考的动机不仅对于复习阶段有 助,更是对于考上之后的研究生生活负责。因此,小苏建议大家慎重考虑是否要跨考,毕竟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3.目标院校、专业客观难度如何?
跨考学习专业课往往难度比较高(虽然科班也未必记得多少hh),因此小苏建议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院校、专业。如果跨考选择的院校比较热门,就会更加增加考试的难度,加上跨考本身的难度,就更加难考上了。(有一些例外,例如法硕(非法学)是只接受跨考,那反而是公平竞争的。)
所以,决定跨考的同学在选择院校时要更加谨慎,可以结合历年的录取情况,考察复试线、报录比、专业课难度及区分度进行选择,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通过选择专业课考试区分度较小的合适的院校进行跨考,可以较大程度上弱化自己的劣势。比如有的专业课,参考书目较少、原题重复率比较高、难题比较少,或者老师给分都比较均衡。
4.个人的综合素质怎么样?
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对于考研来说则需要具备:
1.坚持的品质
2.强大的自律能力
3.良好的自学能力
4.收集考研相关信息的能力
这四点能力对于考研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通过分析自己过往的备考经历,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自我认知,比起整日空想“我是否要跨考,跨考能考上吗?”这种问题,对你的 助会更大。如果你有比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较快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且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我相信成绩也不会低于科班小伙伴滴。
二、跨考克服的困难具体是哪些?
①专业课无基础
对于跨考生来说,你可能曾经对这个专业有所了解,但是对专业课的系统知识是完全空白。所以跨专业考研需要你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专业知识(至少是考试要考的专业知识)、且比本专业考生掌握的更好,这个难度就不一般了。而且在专业课上花更多的时间,还会挤占对于公共课的复习时间。
②学习方式转变难
跨专业考研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除了知识上的缺乏以外,还面临着思维方式上的区别,这会导致学习方式与以往有所转变。如果你是从文科跨到理科,或是理科跨到文科就更是如此。两种学科的思维差异大,学习方式也不同,需要更多的借鉴成功上岸的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小苏在公众号里面有大量的跨专业高分经验贴可以搜索关键词和在菜单栏查看哦!
③收集资料渠道少
由于是跨考生,所以身边一起考同一专业的小伙伴就会比较少,同时熟悉的目标专业的师兄师姐也比较少,因此在收集考研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也会带来一定困难。而考情信息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不小心今年专业课改革了都没人通知你。所以跨考生要更加重视考研信息的收集。
三、跨考避雷
1.文科转理工科要小心
因为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需要考数学,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拉分的课。对于没有学过或者接触数学不深的文科同学,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很多文科同学从高中开始,基本远离数学了。
2.不要选专业门槛很高的专业
选择跨考专业前,多看看经验贴,重点关注上岸的师兄师姐是如何评价专业课的区分度的。优先选择区分度不那么高的院校和专业。
3.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专业
只是感兴趣很可能就是一厢情愿,擅长才能够增加考研成功的几率~
最后,小苏祝愿跨考生能够如愿以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